红花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最好的告别
TUhjnbcbe - 2023/10/22 13:15:00

如果说真有人间地狱,那医院的ICU。

好友梅,中年离异独自带着女儿在一线城市打拼。平时没有更多的时间陪伴照顾二老,总想着等孩子上大学了就可以多尽孝心陪伴双亲了。可父亲突然就倒了——肺癌晚期,已扩散。如今躺在ICU病房,身上连着各色管子,上刑一般,动也动不得。梅看着痛苦不堪的父亲,心疼无助又无奈,亲人面前强装镇定从容,背地里默默流泪,不知该如何是好。

这处境想想都揪心。面对亲人生命的最后时光到底要如何度过?美籍印裔医生,全球十大思想家,亚马逊畅销书作家,阿图·葛文德在《最好的告别》里提出:直面衰老与死亡是为了活得更好。善终不是好死,而是好好地活到终点。

衰老和死亡,不但要想,还得深入探讨分析,才能更好地度过每一个日子。

一.为什么我们都需要面对这个沉重的话题

1.衰老与死亡,这是生命的必修课。

我们都有求生的本能,也会本能的回避衰老死亡这个话题。因为单单想到它,就足以令我们心里不舒服。可有些事情注定是无法回避的。

衰老与死亡,没人愿意触及,但他无时无刻不在。就像我自己能感觉到爱干净的妈妈似乎没有以前那么勤快了;一向逻辑清晰,口才极佳的爸爸也会说着说着突然卡壳……衰老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就这么无声无息的来了。等我们突然意识到人生边界离我们如此之近,错愕慌乱又无助。因为我们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似乎不去想它就可以离得远远的……其实谁都明白,这是每个人都终将面对的事实,不过是或早或晚的事。思考固然痛苦,但至少思考过再面对的时候能理智多些,能减少一些差错,少留一点遗憾。因为不管愿不愿意,衰老死亡终会不请自来。

这堂生命必修课终要做答。如何应答考验的不只是智慧,还有伦理道德思辨,要全面考量权衡利弊。这道题不只是判断题更该是选择题,之后才是解答题。

早思考,早通透,早安心。

2万难的抉择:是百般痛苦换取时间?还是让他平静的离开?

亲人身患重疾,病危通知频发。你是多么渴望现代医疗手段能创造生命的奇迹呀,可是一次又一次的创伤性治疗,并没有带给你与患者想要的景象,病情无情蔓延,越发严重,无可逆转。

本希望借助现代医疗手段能延长患者生命的长度,但眼见着的,都是痛苦,折磨,无助又无奈。面对亲人终将离开的事实,该继续抢救还是让他平静的离开?

那种费尽千辛万苦抢救过来的,浑身插满导管无法自主呼吸的样子,真是老人自己想要活过来的样子

这种做法是真的爱他还是能让自己心里好过些?到底该怎么做呢?老人真实的思想和需求到底是什么?这些你想过吗?

3由人推及,生命有限,别把时光浪费在不那么重要的事情中

人到中年,压力山大。头上扛着老人孩子和房贷,心里藏着事业梦想与追求,一刻不敢懈怠。

梅就是这样,争强好胜从不服输。总觉得能扛得下一切,多难都咬牙坚持。明明心里最放不下的是双亲和孩子,可时间却被工作应酬蚕食。听梅说起过,老人在确诊之前是有症状表现的,只是每当梅问起,老人总说没事儿,就是有点憋闷可能感冒没好利索。当时梅正跟进一个项目,忙得不可开交,也就没有多想。梅放心不下,隔三差五地打电话询问,老人从始至终轻描淡写……可那只是老人心疼孩子,哪里是真的没事儿!直到老人突然晕倒,医院。梅自责内疚,可一切无可逆转。梅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只想陪在他们身边,什么也没有他们重要。

是啊,挚爱亲人那是我们的根啊!我们彼此珍爱,平时却又大多疏忽。

意识到生命的有限,我们会放弃很多不值得的事情,把有限的生命尽可能过得美好。让最后的时光定格在美好平静安详之中。

二善终不是好死,是好好活到终点

1:当务之急明确当前真实状况到底是什么

书中作者阿图的父亲也是一位癌症患者,更是一位成功的外科医生。因为医生的身份,他对于疾病有着比常人更深刻的认知,得以正确的选择手术时机,并赢得一段相对平静而美好的生活。

病情状况意味着什么,我们普通人很难把握,也不一定能准确描述身体状况。在这种时候,当务之急就是准确观察患者的变化,身体反应,并记录下来。辅助判断健康水平,作为依据给医生提供完整信息,寻求最佳时机。

同时,借助当今发达的信息技术,积极探究这些记录下来的身体状况背后蕴含的实质~~起码你的心里有大方向。发达的资讯带来的不只是理论,还有希望。之后再与医生沟通也相对容易些。

作为普通人与医生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于普通人而言,医生代表专业,是权威。但也要明白医生不是神,医疗不是万能的。当今世界有很多疾病是医疗手段不能解决的。绝大多数患者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花费巨大财富,承受大量创伤性治疗,比如气管切割术,比如膀胱造瘘术,这些治疗并不能让患者痊愈,而且还会增加患者痛苦,这不是医生不知道,是目前医学追求的本就是延长生命,哪怕延长的不多。而作为患者本人,患者家属,你要考虑的,并不是这个单一目的。

什么时候全力医治什么情况下放弃医疗,努力医治与放弃治疗,再艰难也要理智的面对。

2:亲人最担心什么?有什么目标?能接受的底线?

——恰当的时间与患者深度沟通,艰难但值得

除了延长时间可能还有别的诉求,患者或许更希望掌控自己的生命,医院。

只有清晰了解有什么担心,有什么目标,能接受的底线,才能在关键时刻做正确的抉择。

书中提到苏珊·布洛克的父亲70岁的时候,因颈部脊髓处长了一个包块,医院准备手术摘除。术前那晚苏珊离开又折返,与老人进行了一次艰难的对话:

“父亲,我需要了解,为了博取一个活命的机会,您愿意承受多少?以及您可以忍受的生存水平是什么呢?”

苏珊对父亲的回答震惊不已,父亲说:“如果我能够吃巧克力冰激凌,看电视足球赛,那我就愿意活着,如果能有这样的机会,我愿意吃很多苦。”

苏珊完全没想到身为教授且记忆中从不看球的父亲会这么回答。

事实证明这个谈话至关重要。在手术中脊髓发生出血,医生告知为了挽救生命必须进行二次手术,但是有可能终身瘫痪。

苏珊没有犹豫,同意二次手术。

如果没有那次谈话,苏珊这辈子可能都不会平静了!因为无论怎么做都跳不出自责内疚的深渊:当时情况太糟糕了,直觉会是:或许让父亲走才是对的,放过他吧。但事后肯定会不停的质疑自己,是不是错了?是不是因为自己的错,让他走的太早?又或者是虽然同意了二次手术,命也抢回来了,但是看到父亲要面对一场场残酷的康复治疗,甚至是终身的瘫痪,依然会非常的内疚,会觉得是自己让他受了太多痛苦。

但事实上不用她决定,因为老人已经决定了。也确如医生所讲:两年的康复痛苦不堪,但老人依然可以吃冰淇淋可以看足球,老人又赢得了十年的时光。

深度沟通,才能明确你最珍视的是什么,如果不知道这些,在最关键的时刻就无法做出选择。对作者的父亲来说能够自由行动过独立的生活最重要,这决定了他何时进行手术以及如何安排在此期间的生活。但对于苏珊·布洛克的父亲来说,只要手术后还能吃巧克力冰激凌就好。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回答呢……

其实人生其他的决策也是一样,需要我们不断地梳理不同阶段的核心需求,然后围绕核心需求,做取舍,最终决策。选择无疑是艰难的,但却至关重要。

3好好陪伴,尽量完美的曲终人散

明确了患者最重要的目标,最在乎的事情,剩下就是尽量减少患者痛苦,尽量满足患者需求,其他一切顺其自然就好。

苏珊的父亲80岁的时候,发生吞咽进食困难,最终发展到只能吸入食物颗粒,并由此引发肺炎。医院之间奔波。在意识到这种治疗不会有本质的改变之后,苏珊一家决定回家接受善终护理。尽量让他舒服一些,最后老人自主断食禁饮,五天之后离世,离开的时候平静安详。

接受生命无常的事实,明了什么才是此时此刻最为重要的——在最后的时光,享受爱和被爱的人间至暖。

总结

无论如何在衰老,死亡面前,人人避无可避,逃无可逃,终将直面,不过或早或晚或充分准备或不得不扛。珍惜相处的每一寸光阴,尊重人文需求。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至亲,尽量圆满,尽量少些遗憾,好好走过最后这一段时光。感谢阿图·葛文德带给我们《最好的告别》,迷茫无助中的光明。

1
查看完整版本: 最好的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