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中医的起源,黄帝内经里的那些事
TUhjnbcbe - 2024/7/1 16:07:00

人从生下来,每个年龄段,每个时辰都有“告别”的人。除了意外会导致人体伤害,还有什么会导致身体出现问题呢?

身体要健康就要有防病观念,最理想的观念是在平时保养防病。其次是在身体有轻微不良症状时,及时纠正调理。最差的是病已经形成,需要运用治疗的阶段了。

《黄帝内经》

中医学起源于《岐黄》

《路史》记载:皇帝有一次到凤翔岐山,见这里的老人鹤发童颜,健步如飞。年轻的人肌肤洁白充盈,神态俊逸潇洒。皇帝惊奇询问原因,才知道是因为有一个叫岐伯的功劳。于是黄帝就请岐伯为大臣,学习岐伯医药知识,治理国民。共同筑著成《黄帝内经》、《素问》、《灵枢》,这些是后代医学者们奉若至宝奉的医书。

《黄帝内经》、《素问》是“黄帝”请教“岐伯”的医学知识。类似于孔子回答学生的教学方式。就是以一个人问,一个人回答,而不是一个只是教,一个人只是听的学习方式。岐伯是上古时期的,医术经脉理论的医学家,中国华夏最开始的“医圣”。

岐伯

黄帝请教岐伯,关于疾病是怎么产生的呢?

岐伯回答:

所有的疾病都是风、雨、寒、暑、湿、清等外邪的侵袭;内伤是愤怒,大喜,哀伤等等情志有关。

喜、怒、哀、悲、愤,不加以节制才使内脏受伤;风、雨之邪伤人体的上部分;清、湿之邪侵犯人体的下部分;凡是情志过度,会使五脏受伤,五脏为阴,所以说五脏伤了病因是阴伤;清湿之邪最容易伤人体下部虚弱之处,所以说病因在下;风雨之邪容易侵犯人体上部的虚弱之处,所以说病因在上;这就是所说的邪犯三部。

岐伯

病邪侵入人体后的变化发展

正常的风、雨、寒、湿一般是不会使人生病的。邪气有它不同的特性,会进入人体不同的部位。人体从上到下分为上从、中、下三部分;人体从外到内,分为体外、表里,半表半里三部分来命名。

虚邪贼风进入人体,最先是进入皮肤。由于皮肤开合功能弱了,所以邪风会从毛孔而入,然后逐渐向内部侵犯,这时会出现寒战,毛发竖起、“皮肤”疼痛。

如果进入的病邪不散去,就会慢慢传入到络脉(皮肤浅层的细脉)。在络脉的症状,“肌肉”会出现疼痛,疼痛不定时的发作,是将由络脉传到经脉。

病邪滞留在经脉之时,就会怕风寒,身上就像被冷水浇过的感觉,并经常出现惊恐的现象。

病邪滞留在经脉不散时,可传λ输脉(足太阳膀胱经)。太阳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合六经六腧都在“足太阳经”。因此病邪会阻滞四肢就不能通畅。才会有四肢关节疼痛,腰脊背部问题。

如果此时病邪不去,会传入脊里的冲脉(通调气血之脉),会出现浑身痛,浑身发紧沉重的感觉。

冲脉病邪不去,进一步传入肠胃并潜伏。这时候的表现是肠胃腹胀,寒气重了,就会食物不消化,大便就会出现没有消化完的食物;热邪重就会出现泄痢等情况。

此时病邪不去,就会传到肠胃外面的膜原之间,(外面通向肌肉内部靠近胃脏)。滞留在血脉之中,并且就与气血相互凝结,日子久了,就形成了积症。

黄帝

“黄帝”又问“岐伯”积症是怎么形成的呢?

岐伯回答

开始是受寒邪侵入而产生的。逆而上行而产生积症;寒邪首先便是足部痛硬不利,既然发展到胫部也寒凉,就使得胫脉凝滞不通;寒气进一步向上侵犯入肠胃,继而会出现肠胃功能失常症状,这样日复一日,就形成了积症。

疾病发生在内脏,是忧、愁、思虑会使心受伤;如果是外邪再加上寒凉食物,会使肺脏受伤;愤恨、恼怒过度会使肝脏受伤;酒后行房,汗出毛孔张开,受风侵入会使脾脏受伤;用力过度、或是行房后出汗洗澡会使肾脏受伤;这就是内、外三部病因发生的一般情况。总之,病邪侵入人体泛滥太多了,很复杂,一时是不可以讲的清楚明白。

“黄帝”问“岐伯”,出现这些情况怎么办呀?

岐伯答:

那先要搞清楚疼痛在哪个部位,就可以知道病因的变化在哪里。根据它的症状虚和实,运用虚就要来补,实就要泄的方法来解决。同时也不要违背四季气候的变化,饮食作息的规律,这就是最好的解决根本方法。

中医精髓知识人人可以学习,打开这扇窗户,懂得自身组织功能,能更好地为保健强身打下基础,起到预防为主的目的。领悟的深浅因人而异,总比中医“盲白”的要好许多吧。

每天学习养生知识,利自己益家人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的起源,黄帝内经里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