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4/8/17 16:31:00
年6月23日前后,玄武湖梁洲盆景园并蒂红莲花开,风靡网络,各大媒体也纷纷报道,最终引起了央视四套的注意。6月26日中国新闻进行了相关报道,轰动一时。玄武湖并蒂莲自古就有,《宋书·符瑞志》记载:“孝建二年()六月庚寅,玄武湖二莲同干。”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写有《咏同心莲》。并蒂莲是花中双胞胎,生成的概率只有十万分之一,实属非常罕见。为什么并蒂莲总是会在玄武湖出现呢?除了玄武湖面积大、莲花种植数量多之外,还与玄武湖土生土长的玄武红莲(又称玄武湖红莲)有关。它花期长,能从6月底一直盛开到8月中下旬。由于是本土植物,具有“主场”优势,所以它生命力极强。长得旺、开得盛、花期长、数量多自然提高了并蒂莲的生成几率。玄武红莲玄武红莲花朵大,每朵花有17片花瓣,花瓣白里透红,颜色比大红稍浅,娇艳动人,观赏性很强,自古以来深受喜爱。红莲是父亲之花,坚毅、勇敢、坚定、冷静。又是不惜一切爱的花。到目前为止,关于玄武湖的诗词、故事和传说很多,它们更为玄武湖、为玄武红莲增加了脱俗的魅力。“金陵莫美于后湖;钱塘莫美于西湖。”(北宋·欧阳修)不过,在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眼里则是截然不同的世界:同样是在夏季,诗人在西湖岸边送别好友林子方时写下了“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出了情意深、荷花美、西湖韵。“金陵六月晓犹寒,近北天时较少暄。打尽来禽那待熟,半开萱草已先翻。独龙冈顶青千摺,十字河头碧一痕。九郡报来都雨足,插秧收麦喜村村。”在这道《夏日杂兴》中,他并非厚此薄彼,此时已没有玄武湖,只有因泄湖而成的十字河和下钟山乡。文化是旅游的灵魂,错过了两宋时期多年中华诗词鼎盛期,注定了玄武湖与西湖的文化差别。尽管如此,若论起两湖荷花的文化底蕴,玄武湖除了没有西湖那句妇孺皆知的广告语之外,其他则毫不逊色。描写玄武湖荷花的古诗词很多,现存最早的当是中国古代才女、南朝宋齐两代唯一留下著作的女文学家鲍令晖的《夏歌》:“郁蒸仲暑月,长啸北湖边。芙蓉始结叶,抛艳未成莲。”北湖,玄武湖的曾用名之一,从公元年晋元帝司马睿改湖名为北湖,到公元年宋文帝改北湖为玄武湖,北湖这个名称使用了近年,这正是鲍令晖生活的时代,距今天已有多年,此时,西湖还未走进文人墨客的视野。“蓼花蘸水火不灭,水鸟惊与银梭投。满目荷花千万顷,红碧相杂敷清流。孙武已斩吴宫女,琉璃池上佳人头”南唐中主李璟这首《游后湖赏莲花》为我们再现了多年前玄武湖的荷花盛景。在后周的威逼下,削去帝号改称国主的李璟,在来玄武湖赏荷花时居然能联想到孙武操练宫女的典故,正如同陈后主在玄武湖阅兵时想起了《大风歌》,不禁令人感慨万千。在明代,即使玄武湖成为黄册库变成禁湖,荷花也非常旺盛。曾任南京工科给事中的杨雷在《夏月过湖》中写道:“烟波渺渺荷花畔,闻说蓬瀛此处看。”明朝后期大臣、书画家朱之蕃在刻印《金陵四十景》时将玄武湖列为第十景,他强调的理由是:“惟长堤障水,一望荷芰灿烂,香风远来,夹堤高树,坐荫纵观,不能舍去”。“湖中芙蓉特茂,红伞翠盖,苕亭矗立,弥望几天。”到清代,玄武湖更是满湖荷花,被列为中国8大观荷胜地之一,排在杭州西湖、武汉东湖之后位列第三名,玄武湖的荷花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玄武红莲。正因为玄武湖红莲之盛之美之香,为方便赏荷,曾国藩、张之洞在任两江总督时先后修建了赏荷厅和“初日芙蓉”牌坊。玄武湖红莲也得到了老百姓的喜爱,流传下来的两首《后湖采莲歌》直接印证了这一点。一首是:“郎爱采莲花,侬爱采莲子。手捧与郎尝,有味在心里。”另一首是:“买个采莲船,飘然一叶小。采得后湖莲,却比前湖好。侬家本长干,移向湖边住。生小爱烟波,来去湖边路。不采陌上桑,但采湖中莲。桑间行不得,湖上好留恋。”到民国时期,玄武湖荷花仍然闻名于世。上世纪30年代,胡适在《居京日记·七月三十一日》中感叹到:“鸡鸣寺为我最爱的地方,后湖荷叶招人欲往,惜不能去。”40年代郭沫若在《南京印象》中说:“一出玄武门,风的气味便不同了。阵阵浓烈的荷香扑鼻相迎。”可惜,到上世纪50年代后期,由于玄武湖圈湖发展养殖,与荷花争抢湖面,荷花大幅减少,玄武红莲一度绝迹,时间长达半个世纪。从年开始,为改善水质,恢复荷花景观,玄武湖重新在湖内种植荷花,引进金湖红莲、金湖白莲等品种,但由于“水土不服”,效果一直不好,未能形成气候。摄于0年内湖0年,因为建设玄武湖隧道的工程需要,湖水被抽干,沉睡在湖底,被湖泥封闭,进入休眠状态的玄武红莲莲子,连同湖泥一同长期暴露在阳光下。经过光合作用,这些莲子就像睡美人一样苏醒过来,它们发芽出水重放异彩。玄武红莲从此重现玄武湖,并被多家媒体报道。玄武红莲重见天日在业内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