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古诗词里的腊八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
TUhjnbcbe - 2024/8/31 16:44:00

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

圣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

这首《腊八》是由清代文学家夏仁虎所写,诗中描写腊八一到,民间家家户户都要煮腊八粥喝,而朝廷也要到雍和宫煮粥奉佛,并赐给大臣、诸王、宫妃等。朝廷就是当世的活佛,熬了一锅又一锅。

根据文献记载,清代雍和宫有四口煮粥的大锅,最大的锅直径为二米,深一米五,可容米数担。熬粥时,第一锅粥是奉佛的,第二锅粥是赐给太后和帝后家眷的,第三锅粥是赐给诸王和少主府的,第四锅粥是赐给喇嘛的。

腊八节,俗称“腊八”,也就是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这个节日与元宵节的来源十分相近,都和佛教有关。相传,这一天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被称为“法宝节”,也是佛教中一个盛大的节日。

关于腊八节的传说,有许多种,比如起源于元末明初朱元璋在牢狱受难之说,又有释迦牟尼成道之日说,又有“赤豆打鬼”之说,又有怀念岳飞、秦始皇修建长城等说法。但是似乎这些传说都和相关的史料记载有所出入。

据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的《礼记·郊特牲》记载,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祭祀,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

《说文解字》载:“冬至后三戌日腊祭百神。”先秦的腊日就是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后来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遂附会传统文化,把“腊八节”定为佛成道日。随着佛教的盛行,佛祖成道日与腊日融合,在佛教领域被称为“法宝节”。南北朝开始才将“腊八节”固定在腊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南北朝时期北齐的史学家、文学家,北魏骠骑大将军魏子建之子魏收,写有一首《蜡节》:

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这首诗是说,腊月时节,数九寒冬,人们摆酒祭祀,祈求庇佑。同时,抒发心中的敬神之情。而“腊八”这一日,正是人们祈福平安的日子。

魏晋时期名臣,著名地图学家裴秀,主要的成就是开创了中国古代地图绘制学。他也曾提笔挥毫,写出《大腊》诗一首,其中有“岁事告成,八腊报勤。告成伊何,年丰物阜。丰裎孝祀,介兹万祜”的句子,还有“有肉如丘,有酒如泉。有肴如林,有货如山。率土同欢,和气来臻”的句子,主要描写古代腊祭时,祭祀百神,向百神报告“年丰物阜”的好年景,感谢百神保佑万事成功的场景。

唐宋时期,无论是宫廷还是民间,对于腊八节也十分重视。诗圣杜甫有《腊日》诗一首: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从诗中可以看出,往年的腊日天气还很冷,温暖距离人还很遥远。而今年的腊日气候温和,冰冻全消。诗人高兴之余,还准备辞朝还家,纵酒狂欢度良宵。但是此时此刻,杜甫又因为感念皇帝对他的恩泽,不能随便离开。

在古代那个诗文盛行的年代里,腊八节是十分受重视的节日。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在腊八节这一天,都会煮上一锅热腾腾的腊八粥尽情享用,也会将自家煮的腊八粥送去给亲朋好友一起分享。

宋代诗人陆游有《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在这首诗中,题目交代了时间和地点,首句便写到虽然是隆冬腊月,但是已经露出风和日丽的春意了。柴门里草烟漠漠,野河边有许多牛经过的痕迹。腊日里,人们互相赠送、食用着腊八粥,更是感到了清新的气息。

陆游还曾写过《食粥》一诗:

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宛丘”为《诗经·陈风》篇名,《诗序》:“《宛丘》,刺幽公也。淫荒昏乱,游荡无度焉。”说的是当时的舞蹈,舞者持“鹭羽”,用“击鼓”和“击缶”来伴奏。而陆游这里引用,有反说的意味。意思是我如得到“宛丘”这种游荡舞蹈之法,我就把腊八粥送给神仙去吃。只可惜我没有得到此法,所以只好食腊八粥了。

在这个时期,腊八粥似乎是有延年益寿的医药功效,因为此粥是能让人“长年”的。

宋末元初的吴自牧在其著作《梦粱录》的第六卷说:“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寺等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也就是说,腊八可能是宋代寺庙行善得来的。元朝时期,“腊八风俗”已经进入统治阶层,元朝皇帝们为了笼络汉族的臣子们,也过腊八节。那个时候,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本以北京作为主角的风光散文集《燕都游览志》出现了。它是由元朝人孙国敕(敉)写的,该书共计40卷,可惜没有流传下来,只有零星记录被后人传抄。其中就有关于元朝皇帝继承“腊八风俗”的记载:“十二月八日,赐百官粥,以米果杂成之。品多者为胜,此盖循宋时故事。”

元朝灭亡之后,对于“腊八节”明朝也继续继承。《永乐大典》记述“是月八日,禅家谓之腊八日,煮经糟粥以供佛饭僧”。

明代诗人李先芳,亦有《腊日》一诗留世。诗云:

腊日烟光薄,郊园朔气空。

岁登通腊祭,酒熟醵村翁。

积雪连长陌,枯桑起大风。

村村闻赛鼓,又了一年中。

这首诗说的是腊日气候寒冷,烟光稀薄。在这个天高气朗的日子里,可以望见远处的天空。在岁末“腊祭”之时,村翁们在一起凑钱饮酒。尽管积雪一片,大风吹拂。但在这一年一度的腊八节到来之际,村民们仍然击鼓扮傩,开展逐疫驱邪的活动。

到了清代,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里则详细记录了腊八粥的用料和做法,称“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枣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现如今,腊八粥的做法变了,味道也变了,就连流传的习俗和传说都变样了。我们只能从古人的诗句中,找寻这个节日最初以及最繁盛时的模样。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诗词里的腊八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