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家乡的黄花菜要黄了
TUhjnbcbe - 2024/10/21 16:25:00
偶然刷到老家隔壁县的小姑娘采摘黄花的短视频,镜头里含苞待放的黄花被明晃晃的阳光映照得黄灿灿一片。少年时期自己家采摘黄花的情形瞬时浮现于脑海。我的家乡属于湘中丘陵地带,种植黄花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弘治年间,迄今已有多年。黄花菜,又名金针菜、萱草、忘忧草,是老家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干黄花菜适合和肉类炖煮蒸炒,味道鲜美,一直是老家宴席上的一道必备菜品;而且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可作为病后或产后的调补品。从我儿时记事起,奶奶和父母、叔婶们斗晌午去摘黄花,背着满背篓、提着满桶子黄花回来汗流浃背的情形就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及至到自己十来岁了,个头逐渐接近黄花杆高,也可以随父母去摘黄花时,才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回顾自己的整个少年求学时期,暑假都是和摘黄花有关的。家乡的黄花通常是在6月中下旬到7月的正午采摘,采摘期大约一个半月。但是采摘期初期刚好和“双抢”(抢收抢种)时段重合,这段时期是南方农村最辛苦的。通常是大清早天刚微亮就起来,我们也被父母叫醒,下到水田里,趁着天还不热,赶紧割禾,等到太阳出来,大人们就开始打禾,人工用脚蹬的那种打谷机。农田里水深泥多,天气又热,气温高达36、7度,高强度的劳作使得人人身上是汗水和泥水混合,浑身湿透的那种。等到中午,回家火急火燎地扒拉两口饭,又急匆匆地戴上斗笠,背上大号的背篓,地多的还要挑上一担空谷箩——摘黄花去!晚去了黄花开了,就真的成了明日黄花!时当正午,太阳明晃晃地晒在地上,让人看得眼睛生疼。黄花地一般位于半山坡上的向阳地块,齐人高的黄花杆密丛丛地排列着,杆头黄灿灿的黄花花蕾大大小小地簇围在一起。成熟的黄花花蕾约二寸长,瓣形饱满,形似迷你号香蕉;未成熟的个头要小上一号,颜色偏绿,那是第二天才长大的。对新手来说,有时就会错摘。如果杆头的花骨朵密密丛丛,就预示着今年的丰收,当然也意味着采摘期的延长。说是摘黄花,其实摘的是黄花的花蕾。而之所以要正晌午来摘,就是因为此时成熟的黄花花蕾个头最大;而再晚一点,大概到下午2-3点左右,成熟的花蕾就会开放,此时就失去了药用价值。所以必须要赶急赶忙地抢摘。脚在齐小腿深的黄花叶里缓慢挪移,双手同时开工,上下翻飞,折断黄花花蕾根“砰砰”地轻响连绵不断。头上是炙热的太阳烤着,正晌午时连一丝风也没有,只有旁边树林里躁蝉在不知疲倦鸣叫,身上的衣服早就汗湿透,汗水还是从额头源源不断地往下流,眼睛一会就得擦一把,不大一会眼眶就被汗水灼得生疼。时不时,穿着凉拖的脚会被不知名的虫子叮上一口(穿其他鞋会热得烧脚)。前方叶丛里偶尔会传来悉悉索索的声音,让人顿生警觉,是不是有蛇?于是,停下脚步,咳嗽一声或跺几脚以期把它吓走。等到声音消失后,再往前挪。慢慢地,随着摘的黄花越来越多,背篓里越来越沉,勒得肩膀生疼。于是,只好放下来,把它倒入路边的备用谷箩里。然后再返回原处,继续摘。碰到旁边地里的叔伯婶嫂也来采摘了,说笑几句,寂静的山地里才有了生气,劳累随之也消减几分。如果偶有那么一两行在树荫下,那简直不要太高兴。虽然树荫之下的黄花缺乏日晒,长势不好,但此时对于人来说,能够在阴凉之地呆那么片刻也是一种满足。好不容易摘到最后两行时,心里顿生轻松之感。酸胀的手也轻快起来了。父亲早已把其他地块的黄花摘完,前来接应了。父亲挑着一担黄花,我也背着满满一背篓,回到家里。母亲已在家里开始用大荷叶锅(一种大号铁锅)蒸黄花了。盛夏的厨房本就暑热难当,再加上大灶的烟火热力和锅上蒸腾的水蒸气,让厨房就如蒸笼一样。母亲把毛巾搭在头上,不时用垂下来的一端擦拭脸上的汗水。新鲜采摘下来几谷箩的黄花摆在厨房中央,个别花蕾有开放迹象,必须赶紧给上锅蒸了。蒸完一锅,又赶忙拿到屋外的竹匾上,拨放均匀,放在日头下暴晒脱水。及至等到全部蒸晒完,时间已指向下午3点。来不及再休整,又匆匆忙忙赶往稻田,上午才打了一半禾呢,照这情形,要把这丘田打完,得干到晚上7-8点呢。盛夏里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来一场雷阵雨,于是水田里的人们纷纷奔回到山顶晒场赶忙把谷子给拢到一起,盖上薄膜;此时,晾晒在外的黄花已然顾不上,除非家里留守的老人手脚够麻利。等到阵雨过去,再度把黄花端出去晾晒。如果遇上连绵两三天的阴雨,那就让农人喊爹骂娘了。黄花冒雨采摘回来,上锅蒸了之后,没法晾晒,咋办?为了不让它发霉烂掉,必须要安排一间屋子用火来烘烤。火候必须把握,火一大就极容易把黄花烤焦甚至碳化;火小了,火力不够,蒸煮出来的黄花就会粘团在一起,还是发霉,必须时刻有人侍弄。当然这些烘烤出来的黄花菜,成色没有自然晒干的好,价格上也会打折扣。“双抢”的这一段时间真的是披星戴月,大人们都是一天忙碌下来倒头就睡,有电视机的家庭都没有打开的心思。7月底,黄花基本采摘完了。接下来就是反复的晾晒,晾晒完的,自己先按不同成色装袋标记好。按照十斤鲜黄花晒成一斤干黄花的比例,每家都储存了几百斤不等的干货。此时,零散的黄花菜收购贩子来放风:今年黄花产量大,价格上不去,先晒完的赶紧趁还没大收购之时出货,不然后面价格越来越低。父辈们自然不傻,一边争相打探供销社的收购价,一边套贩子们的口风,不急着出货。谁家没有个几百近千斤的干黄花,价格上差那么一两毛就是几十几百的差距,都是顶着大太阳累死累活摘回来的,可不能贱卖了。这几十几百就是孩子9月开学时的学杂费、就是家里人的医药费,过年盘算着添置点啥也要从这里来。而像我等不常事农事的少年读书人,历经一个多月的日头下生活,胳膊和后脖子上开始脱皮,白花花的,似蛇蜕的皮。这是摘黄花时被紫外线灼伤的皮肤的自我修复。农事的艰辛让我等明白父母的不易,也更加清楚自己只有考学一途可走,只能在学习上更加刻苦用功。父亲好不容易打探到供销社收购价,比贩子们的要高两三毛,于是留了一点成色差的自己吃,好一点的也要留点待客送人,其余全部卖给供销社。这其中,一部分乡邻经不起贩子们的游说,已低价出售了。听到供销社的收购价,悔不当初,逢人就骂贩子们“剁脑壳的”——卖把供销社,一年都多称几十斤猪肉(吃)。乡邻们一边附和着一边甚是欣慰,幸亏自己的没有卖给贩子。晚上家里的餐桌上就有了黄花菜干炒肉丝的香味。那香味在物质还不丰裕的年代里久久环绕在舌尖。走出乡村近20年了,忽然间,好像家乡人都不再摘黄花了,也不再种黄花除了丢荒的黄花菜地外,基本上连根蔸都挖了,改种大豆。不仅是我们家,我们村,我们镇,这两年基本上都已经看不到黄花了。前两年偶然看本省新闻,时任省委书记到我们县考察电子商务工作,镜头里,轻点鼠标,花了36元买了克的黄花菜(干)。什么时候黄花菜卖到这么贵的价格了?吃惊之余,在某电商平台一查看,还真是!不少商家打着老家特产(年老家黄花菜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名义在售卖,标价基本上就是5、60元一斤。难道因为种的人少了,就真的是物以稀为贵了?为什么卖这么贵的价格,愿意种的人却越来越少了呢?和家乡的亲朋聊天,才知道原委。主要的原因是机会成本高,种黄花菜不赚钱了。老家所在县一直是湘中地区乃至省内有名的工贸强县。这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口在外打工经商,赚到钱的已看不上这个靠天吃饭的黄花菜了。嫌采摘期短,侍弄麻烦,老天一不赏脸就得烂家里丢外头,还大热天搞得那么辛苦。现在还在种植的基本都是贫困户家庭。还在村里的年轻人最多就是通过电商平台收点货卖一下(就是某宝上的黄花菜卖家了)。有点条件的年轻人基本都落脚在城市里了,父母一辈的中老年人也跟着子女在一起生活。我们屋场十来户,现在只有三户人家五个老人常住。不但家里的黄花地没人要了,连田都没人种了。连我们老家附近最出名的黄花菜集中连片产地“土山里”都只有几户在种了。所以本县黄花菜产量锐减是必然结果,供应少了,价钱自然就上来了。以前几乎家家有的黄花菜,现在本县人平时都不太舍得买了,品质好的一斤快赶上4、5斤猪肉了。最近,家乡又升格成县级市了。意味着今后的资源会继续集中投入在城市建设上,农业和农产品是看不上的了。如此下去,家乡黄花菜真有可能“黄”掉!很多东西,等到没有了再想起保护,可能真的“黄花菜都凉了”!注:本文图片皆来源于网络,如涉侵权,请即联系删除!
1
查看完整版本: 家乡的黄花菜要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