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
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是
威胁成年女性身心健康的5种主要慢性疾病之一
全球约有20多亿人口遭受尿失禁的困扰
在中国,女性人群中约23%~45%不同程度尿失禁
这意味着每四个女人中就会有一个尿失禁
年龄超过50岁的女性,约有60%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尿失禁
“SHE”中第一位当妈妈的Ella也在长微博中透露因为生产困难造成子宫和膀胱脱垂,“我打喷嚏、原地跳跃、跑步等动作都会造成尿失禁”
误区
大家对尿失禁存在很多误区,有些人认为这是生完孩子的必经之路,也有些人认为这是上了年纪机体老化的正常现象,有些人觉得偶尔少量漏尿没关系,反正不痛不痒,就没有管它,还有些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觉得难以启齿,默默忍受,她们每天用卫生护垫,不敢大笑,不敢出远门,更别说参与社交活动了,所以我们把尿失禁称为“社交癌”。
什么是尿失禁
根据国际尿控协会的定义是:尿失禁是构成社会和卫生问题且客观上(即临床上)能得到证实的不自主的尿液流出。简单的解释就是各种原因引起的不自主的漏尿。
可发于任何季节,任何年龄及性别,但以老人和女性为多。
尿失禁分为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充盈性尿失禁和混合性尿失禁,其中以压力性尿失禁最常见,即在腹压增高(打喷嚏或咳嗽等)的情况下,尿液不自主地从尿道外口渗漏的症状。压力性尿失禁按尿失禁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三度——
轻度:仅在重度的压力下,如咳嗽、打喷嚏、跳跃时才有小便失禁;
中度:只要在站立、走路时等轻度压力下就有小便失禁现象;
重度:不管在任何活动或姿势下都会有尿失禁情形。
发生尿失禁的原因
正常排尿是膀胱压力与尿道压力相互协调的结果。当膀胱充盈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压力,反射到大脑,通过主观意识控制,尿通过尿道排出。正常排尿需要大脑、神经、膀胱、尿道、盆底肌肉的共同作用。任何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出现尿失禁。
主要病因包括:
1.年龄随着年龄增长,尿失禁发病率升高,可能与其雌激素水平下降,盆底松弛及尿道括约肌退行性变有关。
2.生育这与孕期及分娩时盆底支持组织松弛、盆底薄弱以及正常的尿道膀胱解剖结构破坏有关。生育次数、初次生育年龄、生产方式及胎儿的大小均与产后尿失禁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随着生育次数的增加,尿失禁出现的频率增加。
3.肥胖由于肥胖患者自身体重因素,加之运动减少,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显著增高。
此外危险因素还有种族和遗传、子宫脱垂、子宫切除术、吸烟、高强体力活动等。
尿失禁的危害
尿失禁可能会引起湿疹、褥疮、皮炎、阴道炎、盆腔炎、性生活障碍以及泌尿系统的疾病等。
不仅如此,尿失禁还会引起女性懊恼、尴尬及沮丧等不良情绪,妨碍她们的工作、生活及社交活动,损害了她们的身心健康。因此,积极地防治显得尤其重要。
尿失禁可否治疗
轻度的尿失禁患者可以选择非手术治疗。经过规范的治疗后,绝大部分患者可以康复。
非手术治疗包括:
1.盆底肌训练:凯格尔运动,就是缩紧肛门的动作,每次不少于3秒,然后放松,连续做15~30分钟,2~3次/天,6~8周/疗程。这个训练随时随地可以做,不仅用于产妇产后康复,对男、女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有很好疗效,可以使50%~75%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改善漏尿症状。也可以使用专业的阴道哑铃配合进行盆底肌的锻炼并且维持锻炼效果。
2.电刺激治疗:是指用低频电刺激盆腔神经或阴部神经引起放射性刺激,通过神经回路增强尿道括约肌收缩或者直接刺激盆底肌收缩以加强控尿能力。
3.生物反馈:生物反馈治疗常采用模拟的声音或者视觉信号,提示或反映患者盆底肌锻炼的情况,以制定正确的,更有效的盆底肌锻炼方案。
4.生活方式干预:控制体重,戒烟,减少增加腹压的活动等。
5.药物治疗。
对于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坚持,不能耐受,预期效果不佳的患者以及中重度压力性尿失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可以和Ella一样选择抗压力性尿失禁手术。术式多样,原理大同小异,通过在盆底植入一根吊带增加尿道中度的压力或者手术抬高膀胱颈的高度来增加膀胱颈的压力,从而实现正常控尿。这是微创手术,损伤小,时间短,疗效好。